《增长思维》读书笔记+思维导图
这些年陆陆续续看一些书,有些书雁过无痕,有些书却也已反复读了几遍。想开一个读书笔记专栏已经很久了,今日终于付诸实践,可喜可贺。
那我的读书笔记第一篇便是李云龙的《增长思维》。最后一次写读书笔记估计是中小学的事情了,因此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,我倒是有点懵。索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。
《增长思维》梗概
《增长思维》是有李云龙和王茜编写的一本书,出版时间是2019年10月。李云龙是增长研习社发起人,混沌大学领教;王茜是宝宝树副总裁。
这本书以增长八卦模型为基础,从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入手,剖析了认知、接触、使用、首单、复购、习惯、分享和流失8个重要环节。此外,还列举了一些知名企业的获客案例。书中还总结了54个增长思维模型,包括AARRR模型、关键行为、损失厌恶、顾虑排除等。
《增长思维》评分
豆瓣评分:7.5
微信读书推荐值:77.6%
我的推荐值:8.0
我眼中的《增长思维》亮点
《增长思维》在豆瓣的评分以及在微信读书的推荐值都不算很高,我想大概是因为这本书的观点算不上“新”。在“增长黑客”概念流行的这些年,里面的很多概念或思维,行业内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,因此读来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。
这本书到目前为止,我一共读了2遍。读一遍的时候,我给它的评分大概是7.0/10的样子;读第二遍的时候,我对它的评分已经上升到了8.0/10了。可见,有些书,读一遍还是两遍,差别很大。
以下分享一些,我眼中本书的亮点。
“品牌这件事在增长领域里一度比较尴尬,因为市场上的增长概念起源于互联网圈,而互联网圈做增长又以“效果可衡量”和“数据驱动”为主要特点。品牌与以往的增长理论格格不入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效果很难衡量。”
? 可能做品牌的人对这句话都有深度的认同。在中大型的公司,可能都有专门的部门或人是做“品牌”的。我不是做品牌的,对品牌了解也不多,但就我接触的人来看,我觉得也不怎么有人能讲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品牌。
但是品牌效果难以衡量可能是大家认可的。这种难以衡量可能在于 (1)老板想要的可能是直接的明确的效果,但品牌的影响力很多时候是间接的。很多时候它不能直接带来销售或利润的增长;(2) 市场上品牌专业人士较少,大部分人对品牌的认知可能都有待加强。如果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,便很难讲清楚为什么以某个指标为衡量点了,更别说得到广泛的认可了。
“增长最基础的基本功(对全业务流量的了解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理解)”
? 市场上有很多岗位以“增长”为核心,例如增长运营、增长产品经理等。但或许是互联网企业浮躁的氛围、又或许是各岗位/部门间壁垒较多、更或者出于信息机密的原因;大部分以“增长”为名义的岗位,是无法了解用户全生命周期的。而那些有机会真正了解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人,通常又是没有时间或心思去了解的。这些人通常想让下面的人想出各种奇淫技巧,希望短时间内低成本实现流量暴增。
“真正好的SEO是什么?是自己不创造内容,用户帮你创造内容。如果你要做SEO,最好要设计UGC的内容生成机制,所谓UGC,就是用户生成内容。页面数量是搜索引擎是否抓取的非常大的指标,有足够多的页面,被搜索到的可能性才会更大,但页面数量如果全靠自己生产,效率肯定是很低的,让用户批量生产UGC内容,则是最好的策略。”
? 我熟悉SEO,所以对这个话特别有感触,我觉得他说得很对。靠自己或小规模团队生产内容,真的很有限,难以扩大规模。当然,利用少而精的东西出爆款也不是不行的。只是,对大部分普通人而言,创造精品本身是难度很高的事情。
读到这一点的时候,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有用的内容。到目前为止,还在思考。如果谁有好的想法,欢迎与我分享。
“没有人喜欢被改变。当一个人被说服,他就等同于被打败了,他所积累的观点、看法和立场都受到了挑战,所以他不会真心接受。你的理由越充足,他越不开心。而当我们认可某个观点的时候,多半是这个观点本身就在我们脑海里,我们只不过因为受到外界启发而想通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的潜意识是,我并没有被改变,而是我主动选择了我想要接受的观点。”
?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。书里面作者也对这种情形提供了详细的且容易理解的方案。大家可到书里去读一读。
“ICE打分原则。“I”代表“influence”,即影响力;“C”代表“cost”,即成本;“E”代表“easy”,即难易程度。”
?这点可能大家即便不懂ICE原则,也会凭直觉先去摘低垂的果实。当然,在没有系统的情况下,什么是“低垂的果实”,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。
“请相信一个增长“老炮”的经验,所有被公开抛出来的具体的增长方法,基本上都是过时的。”
? 但是仍旧源源不断有人希望原封不动、如法炮制。这一点在本书的豆瓣评论里便可见一二。在本书的豆瓣评论中,便有很多人评论说市场变化太快“方法已过时”。但我是可以理解的,因为大部分打工人在这个浮躁的互联网行业面临的是“怎么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里做效率高的增长”。但我又总是希望大家能在浮躁之余,理解一下世界的客观规律,希望“空手套白狼”的想法少一些,焦虑便也少一些吧。
“最后再说一下,如果不行动,你看再多的关于增长的图书,包括我的书,也不能提高你的水平。”
?没什么好说的,我个人的体验也是,大部分事情都是实践出真知。与其坐在那指手画脚、款款而谈,不如自己动动手。
《增长思维》思维导图
我提到的亮点只包括我最最喜欢本书的部分,而下面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本书的主要逻辑和内容。